企业邮箱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  网站首页 出租房源 出售房源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用户留言 人才招聘
快速搜索  
委托方式: 性    质:
区    域: 地    铁:
商    圈:    
单    价: -
总    价: -
面    积: - (平方米)
关 键 字:
 
相关信息  
商场价格欺诈暴露商业模式之弊
把标价提高再打折出售,在许多商场内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情,甚至不能算是秘密,历年来新闻偶有曝光。此次事件之所以倍受关注,是由于众多知名大型的百货商场也出现了相同状况,以前主要频现于二三线城市、二三流商场里的现象,已经波及到一线城市里的一线商场。如果以前是“疾在腠理”,而今是“渐入膏肓”。

  事实上,如果把“提高标价打折出售”算是价格欺诈,那么“价格虚高”算不算价格欺诈,一件普通衬衣标价2000元算不算价格欺诈?在一个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时代,百货业的转型尽管艰难,也势在必行。

  北京商场尽管种类繁多,但依旧同质化严重,偶有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的商业,也往往被事实打击,然后再回复平庸。好在事情正在起变化,越来越多的行业中人认识到传统百货行业的模式弊端,“买手”以前还是新鲜词汇,如今已经被许多人接受;各种购物中心、城市综合体的出现,也一点点改变联营的劣势。商场不仅仅是购物的地方,而且成为多重功能的综合体,其中承载的功能越多样,文化才越多元。

  4月28日,国家发改委曝光北京、上海、武汉等城市部分大型商贸企业的价格欺诈行为,其中包括北京君太太平洋百货、北京市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。部分商贸流通企业存在优惠折扣价高于原价、返券促销价高于原价、不如实标示附加条件等价格欺诈行为,欺骗、诱导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,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国家发改委责令相关企业改正,最高处以50万元罚款。被曝光商家迅速做出反应,在4月28日当天,百盛即做出回应:对恶意提高原价的“裳缇”专柜立即进行清退处理。然而类似价格欺诈事件层出不穷,是偶然还是必然?品牌在事件中有何苦衷?现行商业模式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?

  常年打折造成价格虚高

  刘傅清是一家小有名气的男装品牌供货商,在北京不少商场都有专卖店。五一期间,他忙着穿梭于各家商场,“相对来说,五一不是打折力度最大的时候,打折力度最大是在商场周年店庆和圣诞节。”刘傅清说,即便这样他也要计算服装的销量,来判断五一小长假的营业情况。

  在北京的大多数商场中,打折促销已经成为常态,并且花样翻新,返券、满赠、积分……“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,不打折,就卖不出去,人们都等着有折扣的时候才买。”刘傅清说。打折促销,看上去商场和品牌会共同承担利润损失,事实上,商场的损失也大都由品牌商承担。

  “原本1000元的服装,五折之后我们能拿回500元货款,销售额的30%返点给百货商店,还得补偿商场损失,具体补多少,这就得商量。”而作为商场方,促销广告、礼品、抽奖都需要从中获得补偿。

  捷茂时尚品牌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周捷说,天然垄断性的销售渠道,使百货公司在产业链中处于绝对优势。面对这种情况,品牌往往出现两种选择:一是把当季的货品收起来,只展卖过季的滞销品;一些小品牌则会考虑在价钱上做文章,事先提价再打折,而有的商场监管方也睁一眼闭一眼。

  这也是造成商场商品价格虚高的原因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供货商对记者说:一件衣服的商场标价是出厂价的8-12倍,国际知名品牌可以达到15-20倍。“即便这样,实际利润也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高。”

  商场纵容销量好的“问题”品牌

  近日,北京市消协对西班牙品牌ZARA产品3次查出不合格却漠视消费者提出的批评,在捷茂时尚品牌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周捷看来,“ZARA有恃无恐,由于在年轻消费者中人气高,受到众多商场的追捧。”

  北京一家百货商场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管理人员刘先生说:作为管理方,明明知道价格虚高、销售虽然连年增加,利润却连年递减,消费者持币待购,不做活动坚决不买,于是只能常年促销,同时百货企业对供应商依存度过高,失去了议价能力。刘先生介绍,一些百货店为了提升形象,贴钱引进一些高端品牌,免租金包装修,甚至允诺品牌的销售额。知名品牌受到热烈追捧,本土时尚品牌却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层面。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:国内大部分零售商尚未进入高端零售价值链条,国际高端品牌掌控着代理权。

  刘傅清作为供货商也有自己的打算:另起炉灶,在欧洲注册一个商标,换一个设计师,抄版运作,打造另外一个品牌。“只有这样才能提价,才能继续经营。”尽管他知道这是饮鸩止渴,但是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,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是:国产品牌的话语权越来越小,产生国际品牌的希望越发渺茫。

  ■ 刨根问底

  国内外的五种商业模式

 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介绍,国际上百货业态可以分为两种模式:欧美流行的“买手”模式,是“全权自购货品零售模式”的俗称,即商场派买手到世界各地广泛搜罗新兴的高档设计师品牌,而并非直接引进那些消费者已耳熟能详的名牌专卖店,在北京典型代表是连卡佛。而在中国更多地沿袭日本百货模式:租赁场地和销售扣点模式,百货公司将场地租赁给品牌商,品牌商将销售额的30%左右返点给百货公司;或者是品牌商支付固定数额的场地租金,再向百货公司支付一定的返点。同时在中国还滋生出“进店费”,刘傅清说,“进店费”只是一个概称,其中包括店庆费、推广费、DM费等诸多门类。

  “买手模式”在中国尚未形成气候,因为传统租赁模式只需要在品牌上把关,有良好的招商和物业管理体系即可发展;“买手模式”则需要承认风格认同风险,很有可能出现经营困境。香港连卡佛之前在上海、杭州、哈尔滨等三地开设的特许零售经营模式的店面相继倒闭,被许多业内人士诟病为采取这一模式所致。

  在法国五联合时装品牌规划机构中方规划总监拜龙看来,“买手模式”将是未来中国百货业态的转型方向之一。“现在的扣点式业态商场能得到30%的扣点,如果买手模式做得好,商场会有60%以上的利润空间,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缺乏专业买手,以及培养买手的机制。”

  在拜龙看来,百货业态如果不转型,将会消亡。“在西方,百货业态只占商业领域的30%,在中国则是60%以上,百货业态同质化严重,其操作模式只能陷入重复的价格争夺,缺乏独立创新的商业文化,百货业如果不调整转型,等待它们的也许只有一个结果。”

  “国外目前还有三种业态,一是SHOPPINGMALL的租金店形式,占到了20%-30%,二是街边店,它又分成大店和小店,大的叫体验馆,小的叫精品店,这种业态在国外占到30%,另外还有5%-10%的网购形式,所以我认为,在中国,未来百货业一定会从现在60%-70%的比例逐步衰退,并且在它的运营形态中必定会逐步地产生买断运营的形式,除了销售平台外,百货业也需要有自主经营的能力。”拜龙说。事实上,许多业内人已经意识到自主经营的必要性,然而在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市场上,转型并非易事。

声明: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
 

此新闻转自新浪


电话: 86-021-63519005   60515517   传真:86-021-63519005-808   E-mail:seelong@sl516.com
上海盛量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Copyright @ 2009 ShangHai SeeLong Office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39341号-1 技术支持:上海网站建设公司